詳細介紹
HYA22通信電纜,HYA22 100*2*0.5鎧裝通信電纜
鎧裝通信電纜用途:
鎧裝通信電纜機械保護層可以加到任何結構的電纜上,以增加電纜的機械強度,提高防侵蝕能力,是為易受機械破壞及及易受侵蝕的地區(qū)而設計的電纜。可以采用任何一種方式敷設,更適用于巖石地區(qū)的直埋敷設。
HYA22通信電纜,HYA22 100*2*0.5鎧裝通信電纜 鎧裝通信電纜結構:
1、基本電纜:任何單護套或雙護套結構的填充型和非填充型電纜。
2、鎧裝通信電纜機械保護層:53型采用0.15mm厚的軋紋鋼帶,縱包于基本電纜之上,兩邊搭接。鋼帶表面經涂塑處理,以防腐蝕和水份侵入。 23,22型采用雙層鋼帶繞包也有相似的性能。
3、鎧裝通信電纜護套:黑色高分子量低密度聚乙烯或聚氯乙稀護套。護套厚度可取決于基本電纜外徑。
4、識別和長度標記:電纜外表有*性識別標記,標記間間隔不大于1m,
5、鎧裝通信電纜標記內容有:導線直徑、線對數量、電纜型號、長度、制造廠廠名代號及制造年份。
6、鎧裝通信電纜電氣特性:電纜符合基本電纜的全部電氣要求。 6、電纜長度:機械保護型電纜是根據相應基本電纜的標準長度制造。
電線電纜在中國的歷史
改革開放以前的我國電線電纜業(yè)
1897年(清光緒22年)3月,中國*根地下電力電纜在上海投進使用,當年使用的那條2700米長橡皮盡緣鉛包護套的照明電纜是進口產品。直到四十二年后(1939年)在昆明(電纜廠)才生產出首根國產電纜。1949年以前,電線電纜行業(yè)只有職工2000余人,生產設備約500臺,年zui高用銅量僅6500噸。其中昆明、上海、天津、沈陽四個電線廠共用銅5700噸,產量占全國的87.7%,電線電纜行業(yè)發(fā)展緩慢。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電線電纜行業(yè)才得到飛速發(fā)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電線電纜行業(yè)發(fā)展迅速,1952年導體量達1.53萬噸,為建國前的2.63倍。
“一五”計劃時期電線電纜行業(yè)開始有計劃地健康發(fā)展。1953年機械部直屬電線電纜廠有昆明、沈陽、天津、上海、湘潭和哈爾濱等6家。其中沈陽電線廠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由蘇聯援助擴建,1956年建成投產改名沈陽電纜廠。上海電線廠擴建了***線車間、盡緣線車間并籌建電纜車間,于1957年改名上海電纜廠。天津電線廠進口了匈牙利的拉線機和漆包機,建成新的漆包線車間,1963年劃回電子產業(yè)部改名609工廠。
與此同時,國家對迅速發(fā)展中的私營電線廠逐步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并針對當時產品重復、工藝落后、質量低劣的現象采取整頓措施。上海市將當時的105家私營廠合并為18個中心廠,天津市將65個私營廠合并為10個電纜廠,北京市將17個廠合并為北京電線廠,廣州將18個廠合并為廣州電線廠,武漢將3個廠合并為武漢電線廠,福州將10個廠合并成福州橡膠電線廠。通過合營改組,進步了技術和治理水平,促進了生產發(fā)展。
為解決電線電纜行業(yè)設備題目,將私營上海新業(yè)鐵工廠改組為公私合營上海新業(yè)電工機械廠,以生產線纜設備為主,1952年—1957年共生產電線電纜設備221臺。
為了開展科研、工藝設計、工藝裝備設計三結合的科研設計工作,1957年10月在上海組建了上海電纜研究設計試冬從事電線電纜產品的研究設計、新材料新工藝研究、電纜廠工藝設計、電纜設備設計及成套設備選型定型工作,并作為部局技術后方和電線電纜產業(yè)的情報中心。
為進步企業(yè)治理水平,在學習蘇聯企業(yè)治理的基礎上由沈陽電纜廠編制出連續(xù)作業(yè)型企業(yè)的《生產組織設計》。隨后,上海電纜廠制訂了生產作業(yè)計劃、材料本錢定額核算、新產品試制、生產技術預備等的工作程序和辦法。其他主要廠也開展了計劃、生產、技術、治理和經濟核算工作,使企業(yè)治理水平有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