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反應釜市場疲弱態(tài)勢難改
反應釜結構調整和含鎳生鐵的使用使人們看淡鎳的需求前景。近年來,為降低鎳消耗量,反應釜生產商從生產常規(guī)的奧氏反應釜(含8%的鎳)轉向生產低鎳(含1-2%的鎳及8-10%的錳)或無鎳反應釜,今年我國鐵素體反應釜的產量有望達200萬噸。此外,含鎳生鐵的應用替代了金屬鎳的部分需求,今年我國從東南亞等地進口了大量鎳礦,反應釜廠含鎳生鐵的使用量將達到200萬噸左右,占反應釜行業(yè)鎳用量的35%。從以上因素可以看出,由于需求的不確定性,就目前來說,鎳價下降的趨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鋼廠減產難挽弱市。一季度,國內外反應釜生產商紛紛以減產應對疲軟的市場行情。日本反應釜生產廠打算在三季度減產40%,中國臺灣反應釜廠唐榮7月份計劃減產20-30%,8月份繼續(xù)減產。國內反應釜廠預計7月份的減產幅度在20%左右,但由于減產的力度不夠,對國內市場沒有太大的影響力。此外,各鋼廠并沒有就減產幅度達成一致,僅是各家在可以承受虧損的范圍內自行決定。而且,在市場處于下跌通道、鋼廠面臨虧損時,保住*、擴大*也是鋼廠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因而,下半年國內反應釜廠的減產幅度可能較為有限,對市場價格回升的支撐力度也較弱。
出口市場清淡且面臨貿易壁壘。自反應釜價格5月份見頂后出現(xiàn)大幅回落,東南亞的反應釜扁平材進口貿易幾乎陷于停頓。受鎳價下跌和國內反應釜價格下跌影響,反應釜廠已多次下調出口報價,中國臺灣燁興將8月份反應釜出口價格下調了600美元/噸左右;太鋼不銹也調低了對韓國的10月反應釜出口價格,降幅為370美元/噸,自5月份以來,太鋼不銹304熱軋卷板出口報價已累計下調1370美元/噸。然而,價格下跌使進口商處于觀望狀態(tài),亞洲反應釜市場出口市場依然十分冷清。
除出口價格下挫外,中國反應釜出口也面臨貿易壁壘。蒂森克虜伯要求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啟動反應釜反傾銷調查,以遏制中國對歐盟的反應釜出口數(shù)量,這與歐洲反應釜市場低迷不無關系。
目前來看,隨著庫存的增加,鎳價仍有下跌的空間,鎳需求量也會有所減少,這將繼續(xù)壓制反應釜市場價格。但考慮到反應釜消費需求逐漸恢復,且經(jīng)過幾個月的調整后,國內反應釜市場已進入弱市整理階段,不太可能出現(xiàn)前期明顯下行的局面,反應釜價格有望低位企穩(wěn)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