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BI-200SM測定脂質體粒徑及分布實例
閱讀:1836 發(fā)布時間:2014-1-15文獻名:基于電紡纖維自組裝脂質體的制備、表征及其體外釋藥性能的研究
作者:袁彩艷;東華大學, 生物化工, 2013, 碩士
導師:朱利民
摘要:脂質體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磷脂載體。由于其特殊的結構,脂質體可以將親水性的藥物包裹在其內部的水環(huán)境中,而疏水性藥物則分布在其磷脂片層中。此外,脂質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及低毒性等優(yōu)點,因此在作為藥物載體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然而,脂質體在穩(wěn)定性、粒徑分布、規(guī)模化生產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限制了它的應用與發(fā)展。例如,考慮到脂質體粒徑的問題,有研究報道,粒徑小于70nm的脂質體基本被肝細胞吸收,而那些粒徑大于300nm的脂質體則大多數積累在脾臟中,粒徑在70-200nm范圍的脂質體在血液中的濃度zui高。另外有研究表明,脂質體的分布不僅取決于它的平均粒徑,同時也與其粒徑分布有關。因此,開發(fā)一種簡單可控的脂質體制備方法非常重要。本論文借助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60)良好的水溶性和靜電紡的可行性,開發(fā)了一種簡單的脂質體制備方法。該方法首先利用靜電紡絲技術對PVP和卵磷脂(PC)進行混紡,來制備兩親性的PVP-PC復合納米纖維,然后以該兩親性納米纖維為模板來調控脂質體的自發(fā)形成。并通過一系列的表征手段來考察PC含量對電紡納米纖維以及所制備脂質體的理化性質的影響,初步探討了自組裝脂質體形成的機制。在此基礎上,以酮洛芬(Ketoprofen, KPF)為模型藥物,成功地制備了粒徑均一的酮洛芬脂質體,對不同藥脂比條件下所制備的脂質體的理化性質進行了考察,并研究了該脂質體的體外釋藥性能。論文主要內容包括:利用靜電紡絲技術,制備兩親性的PVP-PC復合納米纖維。并以此納米纖維為模板來制備自組裝PC脂質體。通過對電紡納米纖維及自組裝脂質體理化性質的表征,來考察紡絲液中PC含量對納米纖維及脂質體性質的影響。掃描電鏡(SEM)及Image J軟件分析得出:純PVP紡絲液(10%,w/v)得到的納米纖維的平均直徑為1208±71nm。隨著纖維中PC含量從9.1%(w/w)增加到33.3%(w/w),納米纖維的平均直徑則下降到572±95nm。然而,當纖維中PC含量進一步增加到50%(w/w),納米纖維的平均直徑則出現了較大幅度地增加,為1844±63nm。另外,XRD和DSC及ATR-FTIR結果表明PVP與PC分子之間存在靜電及疏水間相互作用,這種分子間的二級作用使得PC分子均勻地分散在PVP纖維中,或是形成了PVP-PC復合物。另外,DLS測試結果表明PC含量同樣影響脂質體的粒徑及其分布,脂質體的粒徑隨著PC含量的增加呈現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當PVP-PC復合納米纖維中PC含量為33.3%(w/w)時,所制備脂質體的粒徑zui大,為427nm。同時,脂質體納米系統(tǒng)的多分散系數則降到zui小為0.205。這表明,調節(jié)PVP-PC復合納米纖維中PC含量有利于得到粒徑分布較小的脂質體。以KPF為模型藥物,按照上述方法制備不同藥脂比(KPF:PC)的復合納米纖維,然后以此納米纖維為模板來制備自組裝酮洛芬脂質體。并對復合納米纖維及所制備脂質體的理化性質表征??疾焖幹葘{米纖維形貌、脂質體粒徑及Zeta電位等性質的影響。采用透析法分離酮洛芬脂質體與游離酮洛芬,用甲醇作為破乳劑對脂質體破乳,通過酮洛芬在260nm處的吸光值測定脂質體的包封率。按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溶出度第3法考察酮洛芬脂質體在不同釋放介質(人工胃液,SGF,pH=1.0或人工腸液,SIF, pH=7.4)中的體外釋放規(guī)律。結果表明:自組裝法制備的脂質體有很高的包封率,當藥脂比為3:25時,脂質體對酮洛芬的包封率zui高,達到94.6%。另外,不同藥脂比的脂質體的體外藥物釋放曲線表明,藥脂比對脂質體的釋放沒有很大的影響,但都與緩沖液的pH有關。酮洛芬脂質體在pH值為7.4的人工腸液(SIF)中比pH為1.0的人工胃液(SGF)中釋放要快。
關鍵詞:自組裝; 脂質體; 電紡纖維; 體外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