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氣、味仿生技術在五味表征研究中的實踐
迄今,電子鼻、電子舌等仿生技術已應用于中藥基原品種、產地、生長時期、儲藏年限以及炮制等方面的研究,但在中藥五味方面的研究尚較少,中藥五味具有滋味、氣味的內涵,更適合利用電子鼻、電子舌等仿生技術進行表征和界定。本課題組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活血化瘀中藥五味藥性功效的化學及生物學基礎研究”,采用嗅覺、味覺仿生模型及分子對接技術、受體結合實驗、藥物體內過程及整體動物癥候模型等方法對不同性味的代表性活血化瘀類中藥進行研究,初步形成中藥五味藥性物質基礎界定和表征的基本研究模式。本文基于中藥五味的“氣味”“滋味”的原語義內涵及電子鼻、電子舌等仿生技術,建立中藥五味物質基礎拆分和表征的方法,為中藥藥性理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2.中藥五味化學物質組群拆分
中藥有效性的表達體現(xiàn)“性-效-物”的三元關聯(lián)規(guī)律,而“性-效”之間復雜的離合關系和關聯(lián)規(guī)律及其物質基礎的可拆分性是研究的前提和必要條件。首先要利用化學分離手段有目的地拆分獲取不同部位、不同組群及不同成分,并進行“性(味)”“效”表征和界定,探索“性”“效”及其物質基礎,建立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闡釋中藥的物質基礎及作用機制,為物質基礎的拆分提供研究思路。以本實驗室研究較多的活血化瘀中藥延胡索為例,簡要說明基于“性-效-物”三元關聯(lián)規(guī)律的物質組群拆分。味辛、苦,性溫,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等功效,以原小檗堿型和小檗堿型異喹啉類生物堿為主。生物堿類成分可能是其體現(xiàn)藥性及藥效的物質基礎。利用生物堿的特性,采用酸溶堿沉法對生物堿進行提取,并將提取得到的總生物堿進行萃取,進而將叔胺堿類、季銨堿類及其他類分離開,實現(xiàn)物質基礎的拆分。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